烟台北极星钟表(集团)有限公司
您所在位置—首页-博物馆-展览-古代计时仪器厅

钟表文化博物馆

展览

①赤道式日晷

日晷产生于三千多年前周朝,是古人利用“立杆测影”演变而来的赤道式日晷。“日”指“太阳”,“晷”表示“影子”,“日晷”即为太阳的影子,其原理就是利用太阳的投影方向来测定并划分时刻,通常由晷针和晷面组成。在晷面正反两面刻画出12个大格,代表着12个时辰,这12个时辰就代表着现在的24小时。

1-1.jpg


②水运仪象台

水运仪象台是北宋时期(1086年-1092年)由苏颂、韩公廉等人发明制造的以漏刻水力驱动的,集天文观测、天文演示和报时系统为一体的天文仪器,俨然一座小型天文台,被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天文钟。整个水运仪象台高11.8米,宽7米,共分3层,上层的板屋内放置着1台浑仪,用于观测天体运动状况,屋的顶板可以自由开启,平时关闭屋顶,以防雨淋,这已经具有现代天文观测室的雏型了。中层放置着一架浑象,演示日、月、星、辰的变幻,每天转动一周。下层前面是报时系统,后面是动力装置,这里在古代是由专人来负责的,人每摇动一下水车,抽取上来的地下水会迅速的流入到变速齿轮中,从而带动整台机器运转起来。整个水运仪象台既可观测天象又可昼夜自动报时,也被称为我们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。

1-2.jpg